麻黄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
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
- 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2.用于咳嗽、气喘。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
- 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
- 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
- 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处方用名】
- 生麻黄、
- 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
- 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
- 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煎服。
【按语】
1.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
3.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方剂举例】
- 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表实者。
- 三拗汤(《和局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喘。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用于里热壅闭,症见身热烦渴、喘咳气粗、鼻翼煽张者。
【文献摘录】
- 《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 《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出處:取自中藥學課本。
按、為什麼要了解藥性呢?啊,其實主要是想看看,去看中醫的時候,醫生開的藥,是解表之實証,還是在理內之虛証。現在的很多中醫連表裡虛實寒熱陰陽八個字都捨不得講,都講說,嗯,你這是感冒,或是,嗯,你這是過敏,或是,嗯,你這是胃食道逆流。哈哈哈哈哈哈哈 ~~~~~~~~~~~
ㄟ ~~~~,對我而言,上面三種說法都是西醫的語彙,不是中醫學的用語耶,
有講跟沒講基本上是差不多。哈哈哈哈哈~~~~
既然醫生口不肯吐實,那我只好從他的用藥之中偷看他到底在想甚麼。
ㄟ,那個,我好像,實在很像,一隻狗仔,哈哈哈哈哈哈 ~~~~~~~~~~~~~
P.S. 其實我亂希望我問醫生我怎麼了的時候,醫生可以好好的這樣跟我講 ..........
ㄟ,你這個齁,是風寒束表,肌腠不開,汗不能出,故寒留於分肉之間。
所以我現在,會先給你發汗解表,則風寒可解 .........................
看中醫,其實真的不是只是去找一位開中藥的西醫捏 ~~~~ ( 挖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