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在臉書上看到這個笑話   我笑了

因為真的很貼切

 

韋雖然才七歲   我已經開始為他的青春期教導做準備

有些事情我必須先思想清楚    要給孩子什麼觀念   不要給孩子什麼觀念

 

那天幫孩子上 BRAIN POP 找影片的時候   發現裡面有一隻影片是提到青春期的

我一面做事一面看   然後我決定不把這隻影片給孩子看

這支影片提到了   在青春期孩子在身體上有的轉變   這個是 OK 的

我很贊成孩子接受正確的身體教育

但是裡面提到的一些觀念   我覺得並不適合介紹給孩子

包括   孩子在這個時期會尋求自主   會喜歡跟同儕相處甚於跟家人相處

包括在態度上會比較叛逆

 

我覺得以上的敘述比較適合用來給父母看   提醒父母孩子在這個時期可能會有的轉變

但是並不適合給孩子看

原因是   如果上述的轉變是必然的   

在這段時期我們更應該輔導孩子在尋求自主時的責任

而不是暗示他們   他們在這段時期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要如此

因為想要如此並不表示可以如此

我們必須加強輔導孩子將幼年時所受的庭訓在這個時期加以發揮

而不僅僅是暗示孩子他們會有的轉變

 

同理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尋求同儕的認同   更甚於家人

因此更應該鼓勵孩子對於家庭關係的維繫   

而不是把他們對於家人的疏離視為理所當然

 

叛逆的態度更是如此

叛逆的產生是自主性和權柄碰撞的結果

孩子越大   父母對於權柄的使用方式應該有所改變

所以這會是父母和孩子雙方的功課

如果權柄的使用在合適的之下   可以減少與孩子自主性過度碰撞

即使有碰撞也可以透過溝通和討論的方式來解決   不一定非得是叛逆

因此孩子的叛逆就不是一種必然

但是如果在這一切發生之前   就把孩子叛逆的態度先合理化為該時期理當出現的現象

那可能會使得孩子在那個時期推卸了自己應有的責任

凡事就直接以叛逆的態度來挑戰面對   而不願意溝通討論

 

因此我覺得   這些態度上可能產生的問題和狀況

應該使用另一種方式來提示給孩子

而不是直接告訴孩子   他們"本來就會這樣的"

 

我自己小時候在這件事情上有一個有趣的經驗

我的庭訓是很嚴格的   我的父母對於孩子態度上是很要求的

因此我從小就知道那樣的態度是不對的

 

我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   就是我國一的時候

我忘了自己因為什麼事情   覺得很煩躁   在跟父母應對的時候就突然衝口而出一句態度非常糟糕的話

我講完這句話以後心裡就喊著"糟糕"   我想我應該會因為這句話而受到懲罰

可是我的父母那時候說  "啊  她現在是叛逆期了啦 ................"

於是那天   我沒有因為我的態度不佳受到懲罰

 

這讓我覺得很稀奇   因為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我有所謂的叛逆期

我也不是因為有什麼特別的想法所以講出那句話   單純只是不耐煩而已

但是我的壞行為竟然沒有受到懲罰   反而得到了體諒

這讓我開心極了   

我想說  "太好了  原來我現在是叛逆期啊  所以我現在很兇的頂撞父母是可容許的

因為那代表了我長大了  有自己的思想了  所以我才會頂撞父母"

 

從那時候開始   我就把幼年時所受的規範放在一旁

因為我似乎被暗示了  "我現在長大了  所以可以守另一套規矩了"

我的態度越來越糟糕   因為我下意識的在測試我父母對於"叛逆期"的底線

然後  嗯   我小時候所受的那些敬老尊賢的教養雖然仍然在我的心中

但是   我在青春期時對我的父母的態度真是糟糕到了極點

 

嗯   這就是我選擇不讓我兒子知道關於青春期的這部分的事情的原因

我不把叛逆視為青春期的必然結果之一

但是   我會把更多的溝通和討論作為我們家庭陪伴孩子度過青春期最重要的功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寄生草莓 的頭像
    寄生草莓

    寄生草莓的英文俱樂部

    寄生草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