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孩子們趴的趴 昏的昏 我就給他們講了個 該怎麼唸文法的故事
我舉了一個武俠小說中的例子來給孩子們
這個例子是我小時候,喔不,年輕的時候最喜歡讀的武俠小說之一,倚天屠龍記。
引述的是第二十四回,太極初傳柔克剛
張三豐道:「老道這路太極劍法能得八臂神劍指點幾招,榮寵無量。無忌,你有佩劍麼?」
小昭上前幾步,呈上張無忌從趙敏處取來的那柄木製假倚天劍。
張三豐接在手裡,當下站起身來,左手持劍,右手捏個劍法,雙手成環,緩緩抬起,這起手式一展,跟著三環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攔掃、右攔掃……一招招的演將下來,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針」,雙手同時畫圓,復成第五十四式「持劍歸原」。張無忌不記招式,只是細看他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
張三豐一路劍法使完,竟無一人喝彩,各人竟皆詫異:「這等慢吞吞、軟綿綿的劍法,如何能用來對敵過招?」轉念又想:「料來張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數,好讓他瞧得明白。」
只聽張三豐問道:「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
張無忌道:「看清楚了。」
張三豐道:「都記得了沒有?」
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
張三豐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
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張三豐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
周顛失聲叫道:「糟糕!越來越忘記得多了。張真人,你這路劍法是很深奧,看一遍怎能記得?請你再使一遍給我們教主瞧瞧罷。」
張三豐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
周顛叫道:「糟糕,糟糕!這可更加叫人糊塗啦。」
張三豐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
張三豐點點頭,放劍歸座。
張無忌在殿上緩緩踱了一個圈子,沉思半晌,又緩緩踱了半個圈子,抬起頭來,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張三豐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罷!」
我告訴孩子們:你們要把文法當成數學來讀,而不是當成地理歷史來背,
文法規則是用來理解的,不是用來背誦的。
如果你在使用的時候,還滿腦子規則和公式,那你就死定了。
要記得,練文法,就像修習上乘武功一般,要習其劍意,而不是習其劍招。
劍招是讓你平日練習時候用的,如果跟高手過招時,還滿腦子劍招,
人家一劍擊來,你還滿腦子思索著,我這是要用哪一招回去,那可就麻煩大了。
就在你思索著要用哪一個高招回應之時,對方已經取你門戶,讓你人頭落地了。
所以學文法,要練到無招勝有招,招式不存於心中,那才可以。
至於說要如何能夠修習到人即劍,劍即人,人劍合一呢?
除了不世出的武學奇才 ( 就像星爺功夫片中那個,頭都被打爆了竟然還能不藥而癒)
大部分的人都要透過練習,不斷的練習,讓招式渾然天成而無一招半式。
除此之外,嗯,別無他法。
嗯,這就是我跟孩子們分享的,如何把文法唸好的秘訣。
好高深是吧?大概有三四層樓那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