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教英文的老師 這位華人官員分析華人學英文的種種倒是一針見血
不妨參考看看
美國前教育部官員訪台/學好英文 先用英語思考、做夢
2010/03/15 04:11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華裔的前任美國教育部副助理部長張曼君抵台訪問。這位曾是 美國教育界職位最高的亞裔官員昨天表示,華人想 要在美國獲得更高職位,除了個人能力,英語程度、融入西方文化都是關鍵因素,「用英語思考與做夢」是學好英語的重要方法。
張曼君出生於澳 門,十一歲舉家來台,二十二歲從文化大學畢業,帶著三十塊美金隻身赴美留學,靠著打工賺錢繳學費,畢業後從基層的公立學校老師做起,二 ○○一年起,陸續擔任美國教育部雙語司司長、副助理部長,目前是美國勞工部全國職業訓練委員會委員。
華人音調降五度 更易溝通
張 曼君最近出版新書「張曼君帶你遊美國」並抵台訪問,昨日在政大演講華人在美國社會奮鬥的點滴。
她回憶,剛赴美時,人生地不熟,英文雖不錯, 卻始終與美國人無法打成一片,甚至當她成為政府官員,很多人還是對她不理不睬,後來發現主因在於她沒有融入當地文化。「唯有製造認同感,才能融入社會」, 因此她現在腦中隨時有美式足球、大聯盟、道瓊指數的最新情況,讓她與美國人 永不缺話題。
她並在書中舉出「英語會話中的語調和發音」、「得體的英文措詞、英語中的重要短語」、「美國的風俗習慣與文化」、「最通俗的成 語、俚語與措詞」,強調用正確的語調說英語很重要,如果語調出了問題,聽的人就要花較多時間來理解,甚至有可能產生疏離感、引發誤解。
張曼 君分析,許多美國人認為華人講英語的音調太尖太高,研究有指出,華人講英語時應把音調降低五度,拉近雙方音調,更易溝通。
張曼君的先生 Richard L. Anderson是好萊塢知名的電影音效設計大師,曾以電影「法櫃奇兵」榮獲奧斯卡最佳音效剪輯獎,也曾獲得艾美獎等殊榮。
Anderson 認為,「創意」是他最重要的創作來源,他從小就愛胡思亂想,看到箱子或冰箱,就想成是太空艙;看到機器,就幻想到世界各地旅行,還好他的父母從來不認為他 是有問題的小孩,反而鼓勵他自由思考,小時的怪念頭,日後都成為他的創意來源。 他也說,愈深入研究東方文化就愈覺迷人,日後他拍電影會試著把東方文化融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