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臉書看到朋友轉貼這篇文章,很是感慨。
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尤其是對學前的孩子,一直很強調一件事情,那就是多聽。
聽到爛,聽到爆,聽到耳朵生瘡長繭,
聽到精神錯亂中英文夾雜,聽到睡夢中被叫起來還會不小心背出一段英文。
.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因為語言是從聲音開始,必須要多聽,才能累積足夠多的聲音資料庫。
只有累積了足夠多的聲音資料庫,才有可能說得出來。
看著唸出來的英文不算是講英文,那叫做朗讀。
會朗讀,不表示會講。
聽聽聽聽聽聽聽聽聽 ~~~~~~~~~~~~~~~
我們不是英文母語人士,所以必須靠多聽來營造一個「擬母語環境」,
純粹是這樣的概念而已。
.
孩子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那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可是要怎麼知道哪一件事情是那個階段最重要的呢?
有一個很簡單的判斷原則,那就是,如果那個時候不做,以後就沒有時間做了,
那就是那個階段最重要的事情。
.
現在不玩,以後就沒空玩,那玩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現在不矯正發音,以後就沒空矯正發音,那矯正發音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現在不多聽,以後就顧著準備考試沒空聽,聽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現在不多讀小說,以後就沒空讀小說,那讀小說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
.
每一個人一天都只有二十四小時,所以要把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不要因為某一個課好像不太貴也不太麻煩就去上了,
因為你所花掉的時間,其實本來可以拿去做更重要的事情。
經濟學中有「機會成本」的概念,也就是說,
如果你花了一個小時去上了一個沒有必要上的課,
而犧牲了原本可以用這一個小時在家裡多聽多讀的機會,
那你所花費的成本並不是一個小時加上那一個小時的學費,
而還要加上你本來可以拿這一個小時去做的事情所得到的成果,
所以把時間花在不需要的地方的成本事實上你原先估想的來得高。
.
要做對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成本效率概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