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以後,要面對的就是體制。
這個體制,真的很令人焦慮。
今天看到這篇文章,又忍不住想哭了起來。
我讀國中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這三十年當中歷經了幾次教改,
可是看起來,現在的孩子讀國文的方式和標準仍然和三十年前相同。
我們的教改,除了改了課本,還改了甚麼呢?
=============================================
文章來源:親子天下
連結:點我點我
南港國小主任許育健七年級的女兒國文課上《背影》,回到家卻埋首背註釋:「長袍,舊時男子所穿長及腳跟的棉袍或夾袍。馬褂,騎馬時所穿長袍外面的對襟短掛……」許育健忍不住跟女兒說:「《背影》文章寫得這麼美,重點是字裡行間父子互動的感情,註釋不重要啦!」但正在專心背書的女兒回他:「你不懂啦!註釋背錯一個字扣兩分喔!」教育學博士、長期擔任推動閱讀理解輔導團老師、並在學校推動段考改革的許育健,也無法說服女兒改變她面對的現實。
台灣危機 評量不對,教學就不會好
在過度重視升學與成績的台灣,考試不只「領導」教學,更「取代」教學。考題與評量的質量和內涵,嚴重影響教學方向。學生在校習得了什麼樣的能力與知識,從考題中,或可窺見全貌。
「最近我看到全縣各校段考統計,國小六年級的國語段考,居然有高達九成一的比率只考字、詞、語,包括國字、注音、改錯、填充等題目。閱讀相關題目只佔段考九分。大家都覺得非常重要的作文,怕不公平,反而不考。我的女兒現在也念六年級,看到她在這樣的環境中考試和學習,我非常擔心,」一位縣市輔導團資深老師描述她的震驚。當評量只檢驗背誦和反覆練習的成果,學生真正需要的能力:歸納分析、判讀思考、書寫表達等,就顯少有發展的空間。
======================================
背注釋等於讀文章嗎?學修辭等於學寫文章嗎?懂得多音字等於國學很好嗎?
我們老是專注在這些背誦的芝麻綠豆事情上,對於文章本身要傳達的精神和意境卻不怎麼在乎。
因為忙著背注釋,誰有空去了解作者的背景,誰有空去理解作者當時寫作的心境?
誰有空再去找一找作者的相關著作來閱讀?
沒有,因為大家有限的時間都拿去做一些_____________ 的事情了。
很可憐,真的。
我突然覺得,前些日子被吵得很兇的 PISA 考法也沒啥不好,
至少,考 PISA 就沒法考這種很北七的題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