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的小提琴課有一個小插曲
韋的小提琴課是一群大班以上的孩子所組成 小提琴課原先並沒有禁止家長進去旁聽 所以家長旁聽者眾 畢竟小提琴這玩意兒一聽起來就是非常深奧偉大的東西 所以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摸著小提琴 拉著小提琴 都有無限的興奮和莫名的榮耀
當然這興奮和榮耀難免帶著一些心虛和恐懼 " 怎麼辦 我自己不會小提琴 那孩子回家要怎麼練習呢 " 於是課堂上 家長比孩子還認真 老師要孩子們排隊看姿勢 還沒有輪到 爸爸媽媽們就已經迫不及待的先出手幫孩子矯正姿勢了 老師交代了什麼歌曲 家長們就紛紛奮筆疾書的作筆記 唯恐漏了一字一句 回家沒辦法複習
這些孩子中只有一個女孩子的媽媽從來沒有出現過 據說孩子的媽只在上課時送孩子來上課 下課時接孩子下課 中間的時間都不在這裡 可這女孩子表現卻很獨立 她沒有媽媽幫她做筆記 也沒有人幫她複習 可是她把老師教的口訣和訣竅背得比任何孩子都熟 我很納悶 一方面納悶這孩子的娘怎麼如此放心 竟然就這樣把孩子丟在這兒 自己人就不出現了 另一方面納悶 人家的孩子是怎麼教的 為什麼同一個年紀 竟然在獨立性上差如此多
那天老師下課的時間比較晚 可能女孩的媽媽在樓下等得久了 便上來看 我跟這位生面孔的媽媽打了招呼 問了她 才知道 教室裡的那個女孩兒是她的女兒
我忍不住驚呼道 哇媽媽 你真的很放心耶 就這樣把她放在這裡 其他的把拔媽媽都在裡面陪耶
媽媽一臉無奈的說 因為家裡有三個孩子 女孩兒是最大的 她必須要在家裡帶小的 沒法陪著姐姐上課
我說 那姊姊個性也很獨立耶
媽媽說道 因為每次姐姐想要上什麼課的時候 她都會跟姐姐說好 如果要上課就得自己上 媽媽只能接送她 不能陪她 而且她得自己練習 因為媽媽要照顧弟弟 沒有空陪她練習 所以不管上什麼課 姐姐都知道 如果想上就得靠自己
媽媽還說 週一晚上老二來上鍵盤 也是自己上課
我聽了真的很感慨 我的孩子在我的陪伴下 或許得到了許多溫暖 可是卻少掉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這是件什麼事情呢 隱隱覺得 這是一件很重要很重要的事情
我對於父母跟著孩子一起成長抱持相當正面的看法 或甚至父母在孩子所學的東西中發現了樂趣於是也自己玩了起來 但這樣的參與是建立在爸媽自己感覺到"我也很有興趣 所以我想要關心" 而不是" 要是我不會 回家就不能幫孩子複習 孩子就學不會" 上面 這兩者在做法上或許很相似 但是在背後的動機卻很不一樣 不一樣的動機通常會造成不一樣的過程和結果
這個時代的孩子很幸運 因為他們得到父母的關注比上一代多很多 但同時 他們也很可憐 因為他們的爸媽幫他們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 以致於他們始終搞不清楚自己該做什麼 當孩子夠大了 一個人在教室裡不再感到害怕的時候 爸媽就該學著逐漸放手 讓自己退出孩子的課堂 而不是老是抓著孩子的手 怕他出錯 怕他跌倒 出錯和跌倒經常是學習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沒有跌倒過的孩子從來學不會走路
我的孩子已經五歲了 我這個媽應該要走出兒子的教室了 那教室是屬於他的 不屬於我 即使他在其中犯錯搗亂被罵受挫 那也是他在那間教室裡的功課 我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站在旁邊 讓我的影子遮住他 我更不應該老是在旁邊拉著他 讓他沒能去學他該學的功課
獻給所有孩子已經夠大 卻還留在孩子教室裡的爸媽們
讓我們走出戶外 去找我們自己的天空如何
教室的天花板和黑板 就留給孩子們去塗鴉吧